太管處改長期監測 新鳥種多58種

  • A
  • A+
  • A++
2015-12-30

太管處改長期監測 新鳥種多58種

(圖/取自網路)

 

魯閣國家公園除了峽谷峭壁等地貌,鳥類資源相當豐富,國家公園委託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許育誠,進行為期4年的「全球氣候變遷生物監測:太魯閣國家公園鳥類長期監測計畫」,發現園區鳥類種類遠比過往紀錄多,甚至連低海拔地區的鳥類也會出現於太魯閣山區;經長期監測,新紀錄鳥種達58種,太管處也決定將鳥類物種統計從152種大幅改為210種。

 

許育誠指出,新記錄鳥種多為遷移性候鳥,含遷移性猛禽(如灰面鵟鷹、白尾海鵰和鵟等)、遷移性水鳥(如高蹺鴴、小杓鷸和灰瓣足鷸等)及8種鵐科鳥類(如冠鵐、白眉鵐和金鵐等)。研究顯示,太魯閣鳥類呈現多樣性,連常見於低海拔的鳥類如棕背伯勞、斑文鳥,也會出現在太魯閣山區。未來將觀察鎖定生性較隱密的候鳥,了解他們在台灣度冬狀況。

 

太管處改長期監測 新鳥種多58種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除留棲性鳥類,研究團隊也發現許多候鳥會在太魯閣國家度冬;在春、秋鳥類遷移季節,也有許多種鳥類過境園區,顯示過境鳥會以太魯閣國家公園園區作為過境的中繼站。鳥類常被認為是環境變動的指標物種之一,因鳥類不僅種類多、各類棲地環境中都有鳥類分佈、且種類和環境的相關性很高,隨著環境內的可用資源發生變化,很容易從鳥種的組成看出變化,加上鳥類在野生動物中是比較容易被發現的類群,使得鳥類的數量和種類變化常被用為環境變化的證據。

 

太管處副處長張登文表示,過去鳥類監測時間較短,一旦鳥類過境地點停留時間較短,或有些種類在夜間遷移,就不易被觀察到。改用長期且持續的鳥類繫放研究方法,對園區鳥類相關研究可帶來較實質效益。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