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獲「田野考古發現獎」 台灣考古之光

  • A
  • A+
  • A++
2016-01-06

 

中研院獲「田野考古發現獎」 台灣考古之光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科考古搶救數百萬件文物,去年底中研院南科計畫團隊獲得「世界考古論壇.上海」頒發「田野考古發現獎」,是台灣第一次獲獎。主持南科計畫的中研院院士臧振華指出,南科遺址改寫考古歷史,發現南科和福建以南沿海遺址很類似,足以否定南島民族來自東南亞的說法。

 

中研院院士臧振華與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李匡悌等人主持的「南科考古計畫」,日前在南科發現「台灣第一米」-台灣最早的稻米、小米、家畜畜養證據,在中國大陸社會科學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辦的「世界考古論壇.上海」中獲頒「田野考古發現獎」。

 

兩年一度的「世界考古論壇.上海」去年舉行第二屆,論壇頒獎給三年來重大考古發現及創新考古成果,其中田野考古發現獎93項獲提名、10項獲獎,中研院南科考古計畫是得獎者之一,其他還有中國大陸、墨西哥、英國、美國、義大利、法國與俄羅斯獲獎。

 

 

中研院獲「田野考古發現獎」 台灣考古之光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由中研院史語所臧振華院士與李匡悌研究員主持的南科考古計畫於 1996年12月正式啟動。自1995至2010年之間,在南科及其周邊地區將近3,000公頃的土地上,前後進行了5個階段的搶救工作,總計發現58處考古遺址,並在其中34處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發掘總面積達 12萬多平方公尺,出土的考古遺物與遺跡,數量龐大、類別繁多,時間跨度從距今300至近5,000年前,涵蓋6個考古學文化。

 

其中去年8月中旬發表至今最古老、約5000年前的「台灣第一米」引發關注。臧振華說,這是東南亞、太平洋地區最早的證據,為南島民族的源頭提供重要資料。這項計畫在2年舉行一次的「世界考古論壇‧上海」中以「搶救考古揭示台灣5000年歷史」的題目,獲得田野考古發現獎。他說,這代表台灣考古獲得世界肯定。該獎項今年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93項提名,選出21個得獎者,包括田野考古發現獎10項、考古研究成果獎11項。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