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鐘不調! 沒核威脅也還有暖化問題

  • A
  • A+
  • A++
2016-01-27

末日鐘不調! 沒核威脅也還有暖化問題

(圖/取自網路)

 

子科學家公報周二表示,雖然核子和氣候變遷仍對地球構成強大威脅,但因伊朗與列強達成核子協議,以及近200個國家在巴黎就遏止全球暖化獲得共識,「世界末日鐘」(Doomsday Clock)維持不變,維持距離午夜3分鐘。

 

「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在1947年設立「世界末日鐘」,此末日鐘是用以比喻人類靠近地球毀滅的程度,最近一次在2015年撥動,由距離午夜5分鐘撥快至距離午夜3分鐘。該團體的成員包括許多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其研究具有一定根據性及可信賴性。據報導,原子科學家公報執行長布朗生(Rachel Bronson)在華盛頓舉行的記者會中表示:「這仍是20年來最接近午夜的時刻。」

 

末日鐘不調! 沒核威脅也還有暖化問題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宇宙學家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授克勞斯(Lawrence Krauss)說,全球氣候變暖、恐怖主義、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核緊張形勢、北韓武器憂慮、印巴之間緊張、以及網絡威脅,仍然構成不穩定的影響。他說,2015年之後決定不改變末日鐘,這是「並非好消息」。末日鐘在1953年達到歷來最危險的境地,距離午夜僅有2分鐘,當時美國和蘇聯在相隔9個月先後測試熱核武器。可見末日鐘仍有警惕效果。

 

末日鐘於1947年創立,之後曾撥動18次,在1953年是距離午夜2分鐘,而在美蘇簽署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並宣布進一步片面裁減戰術與戰略核子武器後,末日鐘1991年被調到距離午夜還有17分鐘。2016年調至距午夜3分鐘,距上一次的同樣時間是發生在1983年,當時正是美蘇冷戰高峰期。雖然去年有一些正面消息,包括伊朗核協議和巴黎氣候會談,但專家對全球核武庫有增無減及反污染承諾缺乏約束力表示擔憂。是否撥動末日鐘的決定,由一批科學家及知識分子包括16名諾貝爾獎得主作出。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