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的「工匠精神」 異曲同工的基督清教徒精神

  • A
  • A+
  • A++
2016-03-14

李克強的「工匠精神」 異曲同工的基督清教徒精神

(圖/取自網路)

 

匠精神,一方面,指的是工匠們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的要求,他們追求完美和極致,努力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 %。」另一方面,指的是整個社會對能工巧匠由衷的敬意,給予較高的社會地位。

 

中國歷史上不缺乏能工巧匠,但卻不具備工匠精神。不僅如此,中國人對於工匠一直是心存偏見的,甚至有些看不起。古代中國以農立國,農業要的是踏踏實實幹活,吃得飽就OK,不要想太多。而現代西方以製造業立國,一定意義上,製造業文化就是工匠文化,尤其是高端製造業,往往需要從業者乃至整個社會具備一種所謂的「工匠精神」。

 

如今,製造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能力正在下降到建國以來的最低點。更要命的,是整個社會的浮躁。大家都想賺快錢、一夜暴富,耐不住寂寞和誘惑,缺乏專注精神。難的有人沉下心,細細琢磨一個產品。

 

換一個角度看,中國今天的形勢與100多年前的美國也有諸多的相似性。當時的美國在經歷了經濟快速增長之後,突然面臨嚴峻的社會經濟問題,例如貧富分化嚴重,勞資矛盾突出;許多行業被少數企業壟斷,經濟失去活力;政府官員腐敗現象突出,工商界與政界勾結等等。這些現像也一度被當時的社會精英們理解為衰退的前兆。不過,美國作為後起國家與英國相比在文化上具有更強的自我修正能力。這就不得不提到「清教徒精神」。

 

美國立國中的清教徒精神

眾所周知,美國是由一群清教徒建立起來的。最初來到美洲大陸的清教徒在當時是價值觀最為「極端」的一群人。美國的清教文化里面是講求創新、實用,這種價值觀奠定了美國經濟成功的基礎。

 

許多人將美國的成功歸結到精英文化上,但支撐這種精英文化存在的根基其實是一種強大的清教徒平民精神。這與東方的精英文化有明顯差異,東方文化強調少數人對多數人的領導,而美式的精英文化更加關注普通人成長為社會精英的過程,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機會均等。

 

霍博兄弟在深入考察了美國管理文化的起源、發展與特性後指出,正是清教徒宗教信仰中的精神實質,讓曾經是荒蠻大陸的北美成為全世界頂禮膜拜的經濟中心。而當這種精神經由美國傳到日本後,也直接成就了日本從二戰廢墟中快速崛起,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中心的奇蹟。

 

李克強的「工匠精神」 異曲同工的基督清教徒精神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什麼是清教徒精神?

既然清教徒精神如此可貴,那麼它到底是什麼?清教徒領袖丁道爾說:如果我們渴望榮耀上帝,那麼倒水、洗碟子、擦鞋和傳教「都是同一件事情」。

 

建國初期的美國清教徒認為:「建造工廠的人就是建了一所聖殿。」美國第13任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1872—1933年)說:「在工廠里工作的人就是在敬拜。」將人類社會帶入了汽車時代、享有「汽車大王」美譽的亨利•福特(1863—1947年)先生對美國職業精神說得更加精闢:「工作是人類在道德上、生理上、社會上的救贖。」

 

雖然這些話語比較極端,把工作的價值抬舉到「救贖」的高度,這在嚴格的神學意義上來看是有問題的,但從中我們看到美國人是何等的重視工作,完全把工作與信仰融為一體。這種職業精神,成為美國清教徒精神的重要構成。

 

宗教社會學家韋伯說:清教徒在世上活著就是為了增添上帝的榮耀,從世俗狀態轉變為恩典狀態。這使清教徒產生了一種積極入世的禁慾主義的倫理:一方面,在工業、商業、貿易等職業中拼命勞動,在增進財富上榮耀上帝;另一方面,又有一個終生的目標使他們獲得了一種理性和秩序:服從上帝的誡命,從而戰勝了自然的衝動和享樂。這種「入世禁慾主義」被人們認為是資本主義精神的根源,是清教徒精神的要義。

 

這種將工作視為天職的天職觀實踐在工作當中,其實有兩個層面:首先,工作是上帝給我們的使命,所以我們必須敬業;其次,工作是上帝的,所以在其中要體現上帝的慈愛與聖潔。美國人從清教徒身上繼承了這樣的天職觀。一位美國矽谷高科技人員曾對我說:「在美國,工作是天職、天職是習慣,已經完成了兩個階段」,「在美國有一點是其他國家所不具有的,那就是工作上的不斷創新、精益求精」。

 

工作是天職,是神聖的使命,所以,基督徒的工作必須精益求精,不斷挑戰極限、創造卓越。美國是個引領世界產業浪潮的國家,第二次產業革命(電氣)、計算機產業浪潮、互聯網產業都是由美國來引領的。美國的餐飲業遍及全球,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在全世界每個角落都生根成長,其零售業沃爾瑪,直銷業安利、美琳凱,快遞業聯邦快遞幾乎遍及全球,這顯示出美國人積極進取、挑戰卓越的天職精神。以一種完成上帝使命的精神去創新、追求卓越,通過工作來榮神益人。

 

另一方面,美國人也在工作當中滲透了上帝的屬性,工作中體現愛,工作中講誠信。最近看過一篇報導,有位美國青年去甘肅當民辦老師,拿著300多元人民​​幣的工資,並且一干就是四年。中國人就不理解,你瘋了,放棄美國的優越生活,到甘肅農村那種窮鄉僻壤受苦,你是不是瘋了?這位美國青年堅持的不是世俗的標準,不是把工作要賺多少錢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工作能否體現上帝的愛放在第一位。

 

李克強的「工匠精神」 異曲同工的基督清教徒精神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美國也是世界上慈善機構最多的國家,而這些慈善機構都是靠眾多企業和企業員工的愛心捐助。為什麼他們的員工​​就有這種愛心呢?因為每個員工都知道,自己的工作就是天職,絕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所以在工作中付出很多的愛,比如對客戶的愛,對社會的愛, 對老闆的愛。當把愛心滲透到工作當中後,工作才有真正的意義,才有真正的價值。而在中國,人們大都把工作作為賺錢的手段,在為工資、年終獎而努力,這樣的工作越來越沒​​有意義,越來越枯燥。這也正是兩種價值觀截然不同的結果。

 

今天,若要培育工匠精神,光靠「追求完美」的精神顯然是不夠的,但迄今為主,中國尚沒有形成具有獨立人文精神的中產階級,更沒有形成可以向外輸出的核心價值觀。而今天的中國正處於進與退的邊緣,亦是混沌與秩序的邊緣。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盡顯疲態,新的發展模式尚待確立。然而,這條新的道路是什麼?

 

 

 

 

 

資訊來源:微信公眾號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