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漸凍改善有新解 中研院研究白胺酸似有效

  • A
  • A+
  • A++
2016-03-20

失智、漸凍改善有新解 中研院研究白胺酸似有效

(圖/取自網路)

 

央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治療失智症、漸凍症以及自閉症等神經細胞病變,有新招中,只要增加必需胺基酸「白胺酸」的攝取,就能有效增加神經突觸,進而改善患者的學習能力、記憶以及社交行為。這項研究在3月17日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目前正在申請專利中。

 

這項研究由中研院分子生物所研究員薛一蘋,和中研院國際研究生學程、國防醫學院博士生石育慈耗時3年半進行。證實若增加蛋白質合成,對神經細胞突觸之數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由於突觸是神經細胞互相接觸並傳遞訊息的關鍵組織結構,其數量、大小和活性影響腦神經功能甚鉅,這項發現解開與神經細胞突觸相關病變的重要致病機制,未來在治療失智症、漸凍症、自閉症等神經細胞病變,可提供一項簡單、安全且有效的醫療策略參考方案。

 

失智、漸凍改善有新解 中研院研究白胺酸似有效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薛一蘋指出,研究團隊建立「內質網形成-蛋白質合成」的模式,希望能更詳細解釋「纈絡胺酸蛋白質」控制突觸形成,經過不斷實驗,終於驗證此模式,並發現,一、除了「纈絡胺酸蛋白質」可影響蛋白質合成和突觸數量之外,另外還有兩個控制「內質網」的基因也具有相同的功能,其中一個基因是遺傳性痙攣截癱(即遺傳性下半身麻痺)的致病基因。二、利用特定的胺基酸「白胺酸」即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增進神經細胞突觸之數量。

 

研究團隊提供正常和突變的神經細胞比平常多3倍的白胺酸,成功使突觸數量增加。結果發現增加白胺酸後,每20微米長的突變神經細胞,平均突觸數量自原來的6顆增為8顆,和正常神經細胞的突觸數量相當。而當正常神經細胞增加白胺酸後,平均突觸數更自8顆增為9顆。目前研究團隊正在進行小鼠行為研究試驗,初步發現增加白胺酸攝取後,本來有行為缺陷的小鼠在學習能力、記憶力以及社交行為等有所改善,未來將進一步朝人體試驗邁進。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