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頸案恐導致模仿效應 北區血腥事件頻傳

  • A
  • A+
  • A++
2016-04-02

斷頸案恐導致模仿效應 北區血腥事件頻傳

(圖/取自網路)

 

頸事件不僅徒留悲傷,現在甚至模仿效應也來了,繼28日的震驚社會斷頸案後,29日雙北市又接連傳出2起隨機砍人事件,分別發生在新北投捷運站與樹林區中華路上,造成一名捷運警察與消毒人員流血送醫。精神科醫師許正典表示,應是「暫時性仿效」效應,籲媒體減少暴力、血腥畫面,避免誘發更多未爆彈。

 

繼內湖區4歲女童遭隨機砍殺後,又接連爆發傷人事件,台北捷運新北投站29日發生一名男子持刀劃傷捷運警察事件,造成員警頭部、背部多處刀傷;新北市樹林也有一名環保局外包消毒人員被人持鋸割傷左手腕。許正典表示,發生的兩起案件,可能是因模仿效應所致,效應視媒體的渲染程度,恐持續72小時,呼籲民眾近日若發現親友出現坐立不安、情緒起伏更嚴重者,應及早帶往醫院就診,以免發生憾事。

 

斷頸案恐導致模仿效應 北區血腥事件頻傳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許正典說,「暫時性」模仿效應,即是『原本我不想這樣做,後來發現有人這樣做的時候,那可能在那當下他的判斷力或者他的空洞控制能力這時候沒有像平時有被抑制,反而這時候會被扭曲,就是變相的誘發及爆發。』其實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心裡被壓抑,或者不敢做的事,會因在重大社會事件發生時,短暫產生扭曲反應,使得控制力減弱,進而做出過激的行為。隨著事件刺激強度逐漸下降,大概經過72小時,模仿效應才會趨緩。

 

對於潛在的未爆彈防不勝防,許正典強調只能見招拆招,民眾勿需過度反應,若因此讓自己陷於焦慮和恐慌中並沒有好處。他建議媒體在遇上這類事件時,應盡量讓相關報導的畫面、影像中性化,避免暴力和血腥,才有可能減少模仿效應。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