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二十年啟示錄

  • A
  • A+
  • A++
2017-08-24

香港二十年啟示錄 | 文章內置圖片

 

 

黃毓斌

 

羅大佑曾經為香港寫過傳唱華人圈的歌曲《東方之珠》,「東方之珠,我的愛人,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這1991年發出的疑問,到了香港回歸20周年的今天,仍然在某些人心中回蕩。

 

我一定得為香港寫點文字,因為看香港,有的中國大陸人糊裡糊塗,有的港人患得患失,有的臺灣人撥弄是非。

 

前段時間,有人利用香港與中國大陸發展中的不平衡製造事端,甚至公然鼓吹「港獨」。但這不過是個別的現象,它改變不了香港回歸20年平穩過渡的大勢。

 

香港首富李嘉誠指出,回歸「為香港帶來穩定,令香港市民和企業在經濟、社會、高科技急速發展的全方位競爭時代中,具有穩定的基石和架構。」因為與中國大陸更緊密的聯繫,香港抵禦亞洲金融風暴,把握中國大陸飛速發展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香港人在被殖民150年後承擔起應有的重任。

 

很多人不知道《東方之珠》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有三個版本。於1981年由鄭國江、顧嘉輝創作的《東方之珠》從「極目望、困惑而彷徨」開始,到1986年鄭國江、羅大佑的「熬過鍛煉、熬過苦困、遍歷多少變遷」,再到最為熟悉的1991年羅大佑詞曲的「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說出你的尊嚴;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正是香港人一步步從被殖民者到成為這片土地主人的寫照。

 

我們常說島民意識,香港人有沒有島民意識?肯定有,那些排斥中國大陸遊客的人有,那些以香港利益淩駕於國家利益之上的人就是。但香港人更多的是島民意識的反面,他們因為受困海島必須開拓而放眼世界,他們地少人多被迫出走而經略中國大陸,他們危機四伏所以焦慮而轉型未來。

 

但在我看來,香港人的「自治」意識還不夠,還沒有解脫舊港英時代留下的雙重心態,一邊是對中國大陸的優越感,一邊又是「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依賴感。解決香港的難題,還得靠港人家國情懷的擔當。接受不接受,中國大陸都會崛起;崛起與否,於香港而言都只能算是外因。適應當家作主,展現更果決的決斷力和執行力,方為香港大計之謀。

 

因此,香港的風波並不能否定「一國兩制」的實踐,而恰恰證明「一國兩制」的智慧。「一國兩制」的核心在「智」而非「制」,香港和平回歸是古今中外少有的平等協商解決爭端的創舉,敢於賦予香港在港英時代絕對不可想像的漸進式民主,更說明對「兩制」的信任和自信。毋庸諱言,未來香港並不會一帆風順,然則困難和阻撓,正「以勵國人之奮興」,這便是歷史的啟示。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