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童年 不應只在教室內

2015-08-25
  • A
  • A+
  • A++

孩子的童年 不應只在教室內
(圖/取自網路)

 

據兒盟調查顯示,逾4成國中生曾被要求參與平日或寒暑假課輔,8成曾被借課,5成學生的社團時間曾被挪用。親子作家陳安儀表示,女兒國一時選擇不參加課後輔導,但老師多半利用課後輔導趕新進度或檢討考卷,為了教學方便,老師都會頻頻打電話希望女兒留下,同學也都投以異樣眼光,「母女都快崩潰」,最後只好轉學。在少數家長及學校對升學率的焦慮下,教學正常化淪口號。

 

兒盟3至5月針對一般家長和國中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校園仍存在三大陋習,包括強制參加課後輔導、剝奪學生的休息時間,及挪用術科課程及社團活動。陳安儀說,雖然課後輔導單有列出選項,但勾選沒參加後「噩夢就開始」,學校開始不停打電話,說女兒讓老師很困擾。

 

 

孩子的童年 不應只在教室內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陳安儀認為,女兒的天分不在學科,而是在音樂、美術等術科上,若課後都被讀書占滿,「根本沒時間依興趣練琴、畫畫」,加上女兒在班上承受很大異樣眼光及壓力,國一下選擇將女兒轉至體制外的實驗學校。她說,孩子需多元學習才能找到長處,若學校、教師根本想法未變,認為術科不重要,會埋沒在術科獲得成就感的學生,社會上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不用一直追趕排名,可以有不一樣的發展空間。」

 

調查也顯示,超過8成學生曾有術科課程被借課經驗,有5成學生社團活動被挪用,甚至有近3成學生表示1周社團活動時間不到2節。兒盟批評,培養術科興趣與參與社團不見得會讓孩子成績顯著下降,但國中階段過度學習學科,恐導致孩子喪失學習的熱情,絕非教育目的。希望國中校園「術科課程不調動,課後輔導不強迫,社團活動不挪用,休息時間不考試」,讓孩子在求學中能保有快樂學習的權利。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