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對話-李存仁創作展

2019-05-23
  • A
  • A+
  • A++

光影對話-李存仁創作展

(作者李存仁老師與尹彙武館長。圖由 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於5月23日至6月16日,於第一、二展覽室舉辦「光影對話-李存仁創作展」,展出陶瓷藝術家李存仁40年來的代表作,共130件作品,邀請民眾細細體察陶藝之美。

 

李存仁出生於花蓮,與妻子汪弘玉兩人於文化大學美術系就讀期間相識,是陶瓷界的「神鵰俠侶」。他大一就在陶瓷廠打工,陶藝資歷深厚,1975年大學畢業,1979年創立「存仁堂」。李存仁是工藝獎的常勝軍,在國內外競賽中屢獲佳績,亦是yii品牌工藝師。1997年,代表臺北縣到德國參加藝術展出,作品被冠以「新古典藝術」風格。2004年入選國家工藝獎,2003年、2009年、2010年榮獲台灣優良工藝品年度評鑑(良品美器)陶最造型獎、美質獎、機能獎等獎項。

 

薄胎瓷,是李存仁的經典之作。輕、薄、潤、透,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溫潤細緻,晶瑩剔透。把胎做薄已經是難得工藝,李存仁的創作更不僅於此,他在薄胎胎體上彩繪、雕刻、堆疊、鏤空透雕、鏤空與半鏤空的結合,除了陶瓷本身的藝術,也將光線納為藝術元素,在不同光線強度和角度下,薄胎瓷展現出各種細節之美,產生「瓷」、「光」、「影」三者的對話。

 

本展覽定名為「光影對話」有二層意義,一是陶瓷作品與光影的呈現,另一層意義則是作者和觀賞者的對話,希望作者的用心,能夠為觀賞者心領神會。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以推廣「生活美學」為宗旨,與李存仁「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創作理念契合。他追求「把藝術帶入生活,將生活走進藝術」的創作精神,讓商品也能具有藝術品的特質。尤其是他結合科技,運用奈米材料的自潔特性,在陶瓷燒製過程中加入奈米銀及遠紅外線材料,使其具有抗菌、自潔及除臭的功能,將高科技巧妙融入日常食器與用品,讓藝術更為平易近人,實用性更與時俱近。

 

李存仁秉持工藝精神精益求精,也創作多媒材與陶瓷的結合,作品結合了陶瓷的溫潤、琉璃的剔透、漆藝的華麗、不鏽鋼的冷豔等工藝技術,讓作品更多元化,結合異質媒材,開拓出陶藝創作新領域。

 

光影對話-李存仁創作展 | 文章內置圖片

(作者李存仁老師。圖由 文化部 提供)

光影對話-李存仁創作展 | 文章內置圖片

(李存仁老師撫琴。圖由 文化部 提供)

光影對話-李存仁創作展 | 文章內置圖片

(泥線雕小球。圖由 文化部 提供)

光影對話-李存仁創作展 | 文章內置圖片

(捕蝶碗。圖由 文化部 提供)

光影對話-李存仁創作展 | 文章內置圖片

(綻放。圖由 文化部 提供)

光影對話-李存仁創作展 | 文章內置圖片

(蜻蜓對杯.馬克杯。圖由 文化部 提供)

光影對話-李存仁創作展 | 文章內置圖片

(描地紅金龍會尖頸扁球瓶。圖由 文化部 提供)

 

 

公告時間:2019/05/23
新聞來源: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99231.html

 

 

資訊來源:文化部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