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 矽谷僅標準化行動網路

  • A
  • A+
  • A++
2014-11-17

施密特: 矽谷僅標準化行動網路

(圖/取自網路)

 

除了在北京舉行的 APEC,還有一場在台北舉行的「Google APAC」—Google 亞太區的年度媒體會議。

 

遠程開場致辭裡,在東京的 Google 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再次表達了對他亞洲行動網路異乎尋常的樂觀:「在我看來,接下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亞洲會成為行動領域的領先者」。

 

 

 

亞洲式的創新正在崛起

 

施密特拿行動通訊工具 Line 和 Kakao 等舉例,這些亞洲的應用正在全球獲取用戶,並且成為 Facebook 的挑戰者。這在 5 年前幾乎不可想像。這就是移動給亞洲帶來的機會,亞洲也會出現更多的創新。施密特還開玩笑說自己去中國的時候發現「那裡所有的人都在開發行動應用」。他還特別點名了微信和支付寶:

 

「如果你看一下微信的成功、支付寶的成功,這些都是體量巨大的平台。很簡單的道理,中國人比美國人多太多。亞洲崛起的下一代軟體公司可能會更進一步,不再安於成為區域裡的市場霸主(微信現在就是),而是會發展成為全球市場霸主。」

 

 

 

另外說到亞洲的行動產業,自然無法忽視小米這樣的中國手機廠商們。施密特表示 Google 歡迎手機廠商為本地用戶客製化系統界面。小米的 MIUI 成了範例:小米的客製化用戶界面(MIUI)特別流行,小米在原有 Android UI 上做了更多,我願意叫它「更亞洲化」或者說對中國用戶更友好。

 

 

不過 Google 亞太區 Google Play 工程副總裁 Chris Yerga 認為,小米仍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成功案例。「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因為中國沒有 Google Play 和 Google 的其它服務,」 Chris Yerga 對 PingWest 說。對小米是否會與 Google 在亞洲的其它新興市場展開直接競爭,Chris Yerga的回應是:「我用過小米的 MIUI 界面,我也認為有競爭出現當然是件好事,可我還想說我們在亞洲已經有了眾多的開發者,我們對亞洲和新興市場也有很多新的發現和客製化的服務。」

 

 

Yerga 特別舉了兩個亞洲的例子:「自拍桿」和「Phablet」(和平板差不多大的智慧手機)。「某種程度上,亞洲人在自拍這件事上實現了經典的亞洲式創新,甚至發明了自拍桿這樣的東西,」 而對於 Phablet,Yerga 表示這讓 Google 進一步認識到他們需要更優先地為亞洲人適配更大更寬螢幕的應用開發環境和工具。



 

一個擁有消費力與硬體的大市場

 

按照施密特的說法:「一定程度上是亞洲發明了行動網路,之後矽谷把它標準化了」。在出現開放平台之前亞洲就出現了很多智慧手機早期用戶,韓國和日本很早就建立了行動網路。

 

 

施密特重複他一直以來的觀點:世界正在從 web 優先走向行動優先,下一代的應用主要是行動應用。

 

在矽谷和全球,新創公司們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他們都有兩組開發團隊,其中一組為 iOS 開發,一組用 Java 為 Android 開發,他們都使用大型數據中心提供的後端服務,通常是亞馬遜 AWS 雲端計算平台,當然,Google 雲端計算的用戶量也在增長。手機不再只是單純的手機,連上網路它就是超級電腦,在網路條件好的地區,與雲端連接起來,智慧手機具備實現多種精彩功用的可能。

 

 

施密特尤其看好亞洲:因為它正在成為巨大的市場,新用戶數以億計為單位地一波一波湧入行動網路世界,而他們主要購買的就是 Android 手機。發展中國家的中產階層正在成型,「這個階層的每個人都想要一部智慧手機,」施密特說,而他們想要的往往是最便宜的機型。因此,Google 在印度推出了 Android One 項目。施密特把這種手機叫做「100 美元機」。他還預測接下來 5 年時間裡,這類手機的價格會從 100 美元降到 70 美元、50 美元,因此 Google 預期在 5 年時間裡亞洲絕大多數人都會用上智慧手機。現在全球有近 20 億智慧手機活躍,未來還將持續增長。

 

 

施密特還解釋了為什麼是亞洲,而不是其它區域會出現爆發的行動網路市場。「在亞洲之外,非洲缺少必要的網路基礎設施、歐洲已經過了高增速階段,拉丁美洲增長和非洲一樣有著網路問題」,所以亞洲才是當前高增長的市場。

 

 

簡而言之,「亞洲擁有消費人群和硬體,矽谷有軟體」,當前很多創新還是在美國發生,不過越來越多的創新出現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特拉維夫在全球網路服務版圖上的市占率會越來越高」。

 

 

施密特第一次來亞洲是在 25 年前,當然那時候還沒有 Google,網路僅是雛形,但施密特已經可以發郵件給史丹佛,電子郵件正在初步拆除距離壁壘。在過去的 25 年裡,施密特頻繁來往於矽谷和北京、東京、首爾、班加羅爾之間,他親歷了亞洲網路產業的變遷和進化。「行動浪潮將成就亞洲領先」,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這也許就是他的結論。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