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創金融 不改變銀行而是打劫銀行

  • A
  • A+
  • A++
2016-01-21

王健林創金融 不改變銀行而是打劫銀行

(圖/取自網路)

 

導讀:

中國房地產老大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他以2200億的財富碾壓馬雲、李嘉誠問鼎中國首富,更是亞洲首富!但是他今天突然不做房地產了,要開始做金融。他這次不改變銀行,而是打劫銀行!

 

中國首富 也曾貸不到款

 

也沒想到,中國首富王健林曾為借點錢跑了幾十家銀行,沒有一家願意貸款給他!找銀行行長50次,每次都躲貓貓,王健林就守在走廊等行長出現, 9天9夜沒睡好!晚上蹲走廊,白天堵行長,這種恥辱,王健林今天仍歷歷在目!

 

王健林表示,其實不是找不著,是他不願意見你,因為你是民營企業!同時他覺得你風險大,他不敢放貸給你。放給國有企業虧損了沒了,他不承擔什麼責任;如果放給你可能就要承擔責任!

 

撤離房地產 行長來投靠

2011年至2014年,萬達銷售金額從902億飆升到1601.5億,達到驚人的年均複合增長率21.1%!但王健林對房地產並不樂觀並開始撤離,2016年向市場投放了一顆「炸彈」,下調地產銷售目標至1000億,下調幅度近40%! 2016年底萬達將不再是房地產企業,並表示2018年將不再有房地產銷售收入!

 

在萬達半年會上,我們發現了行長的面孔:

 

王健林創金融 不改變銀行而是打劫銀行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王貴亞

萬達金融集團執行總裁

原:中國建設銀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

王健林創金融 不改變銀行而是打劫銀行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趙世剛

萬達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原:渤海銀行總行行長

王健林創金融 不改變銀行而是打劫銀行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陸肖馬

萬達金融集團籌建組副組長

原: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

王健林創金融 不改變銀行而是打劫銀行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關國光

快錢公司(已被萬達收購)首席執行官

原:快錢董事長兼CEO

 

他們都是金融界的風雲人物,但從那一刻起,他們都變成萬達的人!王健林開始全力打造萬達金融帝國!

 

打劫銀行 萬達發行「銀行卡」

萬達金融一上來就放大招,發行萬達牌銀行卡「飛凡卡」,今年將發行5000萬張,到2020年要發5億張!勢必成為中國最大的發卡機構!銀行的核心業務繼馬雲後將再次被統統打劫!

 

存款、理財

給用戶以比銀行活期儲蓄利息高而且每天可以量化的收益,吸引更多資金進來,同時解決貸款的主要資金來源。

 

消費

先覆蓋全國公交、地鐵系統,進行打折優惠,讓用戶使用飛凡卡,同時將累計積分,等萬達把所有大型服務系統全部打通後,這個積分可以直接折扣。也就是說這張卡在未來和銀行卡刷卡消費無異!

 

2020年,萬達金融將覆蓋全國至少5000個大型商業中心,每年到店客流將達到400億次,覆蓋7-8億的消費人群,預計每年消費總額將達5萬億!打造世界最大互聯網+消費平台!

 

信用卡

王健林透露,萬達金融最近與國內一家超級金融巨頭達成合作協議,將把信用卡功能疊加到飛凡卡上!具體是哪家暫未透露。

 

貸款

萬達將所有萬達廣場以及合作商業中心全面安裝雲POS機,萬達就掌握了所有商家和個人的現金流,根據這些數據進行無抵押放貸,最近萬達金融還拿下了全國首張網絡信貸營業執照!

 

預計2020年,飛凡卡將覆蓋7-8億消費人群,萬達預測就算只有1億人貸款,每人貸款2000元,總額都是2000億!同時定下目標,2020年貸款餘額將力爭3000億,其中個人貸款2000億!

 

王健林創金融 不改變銀行而是打劫銀行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存、貸、匯,統統被打劫! 2015年剛剛起步的萬達金融就收入208.9億,完成年計劃的697%,並要3年上市!王健林說,現在想明白了,準備開幹了,並且他還提醒所有人,萬達一定是「言必行,行必果」!

 

誰也沒想過一個開網店的可以打劫中國銀聯,一個做聊天交友的可以打劫移動聯通,一個賣房子的今天卻開始打劫銀行!巨頭都在跨界,所有行業都將面臨被打劫!

 

銀行的霸王壟斷誰都想碰,導致中國三年出現近4000家P2P,但銀行從來不擔心,

因為一張紙便能置他們於「死地」!銀行最怕的是真正掌握了大數據、有生態、有場景的巨頭,

這是一場銀行必須直面的打劫!

 

 

 

 

文章來源:公眾號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