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Go真正讓人喪失的不是工作,而是生存的意義

  • A
  • A+
  • A++
2016-03-18

AlphaGo真正讓人喪失的不是工作,而是生存的意義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AlphaGo戰勝棋王李世乭的新聞震驚國際,消息一出,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霍金也說:人工智能的完全發展將會導致人類滅亡。不過也有人認為,人工智慧雖能取代人類工作,甚至養活人類,但是在心靈層面上卻是機器人不能取代的,因此應該要更注重教育、文學和心靈的鍛鍊。


 
「人工智慧」AlphaGo戰勝棋王李世乭的新聞引起大家關注,有人也因此開始討論機器人是否真的有可能會超越人類,讓科幻小說的情節成真。雖然李世乭在第四戰中戰勝了AlphaGo,但有也有人打趣說,AlphaGo只是下輸幾盤棋以免人類懷疑他的野心。

 

人工智慧日漸精密,比起速度,AlphaGo運作效率是人類的數倍,經過專家調整後,它可以只憑邏輯分析推算問題。人工智慧的崛起帶來許多商機,尤其在運算方面,它可以24小時不眠不休地工作,因此產能也比人類超出許多。既然人工智慧可以取代人類,那人類有沒有方法可以對這個趨勢做出回應,在台灣也有許多人討論。

 

創新工場的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認為,人工智慧可以用來輔助專家,但也有可能取代專家,許多非專業的工作者都可能因此失業,如:護士、教師、記者、會計、理財師或者任何帶有「助理」、「代理」或「經紀」等字樣的工作。機器人不需要薪水,只要提供電力和網路就能製造大量的財富。但他也說,人工智慧的思考雖然周密,但它不能理解人類的情感,因此問它「贏了有什麼感受?」或者「圍棋為什麼好玩?」它是無法回答的。

 

AlphaGo真正讓人喪失的不是工作,而是生存的意義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李開復認為,人類不會被機器奴役,但它會讓人類失去目標。他說:「因為這些機器會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養活這些下崗者(指離職失業的人),進而養活人類。人類最應該擔心的是:一旦當機器供養著人類,人類達到了馬斯洛需求的基本需求,人類真的還會有動力去追求更宏偉的目標,自我實現嗎?還是會醉生夢死、無所事事地活著?」

 

面對人類價值失落,他覺得應該提倡「啟發式教育」,引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另外要正視「發育右腦」的學科領域,注重人文學科,達到文理平衡。再來要鼓勵年輕人上進,不要只求安穩,應該要以成為頂尖人才為己任。

 

人工智慧雖然精密,但它只能專精在某個領域,對於人類的心理卻無法完全模擬。因此當機器人日漸取代人類工作時,人類更該激勵自己,開發大腦,創造機器人無法達到的創意,這才是人類生存的意義。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