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揆:化危機為轉機 取得產業革命優勢與契機

  • A
  • A+
  • A++
2017-04-21

林揆:化危機為轉機 取得產業革命優勢與契機

(圖/翻攝自行政院官網)

 

行政院長林全今(21)日出席經濟日報創刊50周年舉辦的「全球新變局 經濟新路徑」論壇時表示,今天所面對的是一個危機的時代,但也是一個轉機的時代,希望化危機為轉機,在改變後提升國家競爭力,讓台灣經濟發展在下一波的產業革命中取得機會與優勢,帶動經濟發展。

林院長指出,台灣長期以貿易作為經濟發展的引擎,全球化對我國非常重要。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談判出現困難後,各國走向簽訂雙邊或多邊貿易協議,然而台灣整體外交局勢困境,讓我國在與許多國家簽署上述協定時,產生很大的困難。

林院長表示,目前國際間也出現新的變局:首先是反全球化及反移民浪潮,使「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出現了談判困難;第二,新的產業革命正在發生,無人車、機器人及無人工廠,物聯網改變了生活形式及產業發展;第三,綠色經濟及永續環境議題帶給全球危機感,如節能減碳、空氣污染等問題全球關注,希望形成另一個全球秩序。

林院長指出,對外方面,台灣要增加跟其他國家簽訂多邊和雙邊協定的機會、減少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壁壘,及讓台灣市場擴大等,都是政府要持續努力的工作。

林院長進一步指出,外在環境的挑戰無法完全操之在我,但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是政府可控制及努力的方向。對企業而言,影響投資最重要的因素是不確定性,在國際貿易學上稱「發揮比較利益」,將水、電、土地與環評等不確定性減少,是政府可努力的目標。

水的問題方面,林院長表示,台灣年降雨量雖多,但地形因素使集水能力受限,政府要提升供水效率,聯合原本獨立的供水系統,以減少供水的不穩定性。例如,「板二水量調度管線暨光復抽水加壓站第一階段工程」即為階段性的成果。此外,大甲溪跟大安溪的供水系統連通、南化和曾文水庫的連通計畫,這兩個重要計畫也在執行中,希望南化水庫和曾文水庫開始聯合供水後,供水能得到保障。

電力方面,林院長指出,調整能源結構是去(105)年520以來,行政院努力改善的問題。去年底「電業法」通過後,台灣的電業供給生態正在改變,希望電力市場更多元及具競爭性,政府現階段會先做好綠電多元化,再研議擴大到其他能源。

林院長進一步指出,台灣有世界最好的風場之一,離岸風電經過近一年努力,已獲國際認可,希望推動台灣相關產業走向國際。此外,希望透過節電措施,包括裝設智慧電表及採分時電價,讓節電變成全民運動。另藉由智慧電網及台電資訊公開,可讓電力市場更透明,減少不確定性。

有關土地方面,林院長表示,政府目前在盤點工業區既有的閒置土地,以及產業園區、工業區有哪些土地可再整併、盤整,為台灣有限的土地資源建立基本的供需法則。

環評制度方面,林院長指出,要減少環評的不確定性並增加透明度。首先要有政策環評,訂定政策綱要以提高政府在環評的公信力及審議效率。此外,也要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擔一部份環評與把關的責任,並作為環保機關及投資人間的溝通平台,藉此先釐清相關問題,減少投資的不確定性。

此外,林院長強調,基礎建設是影響投資環境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包含數位建設,要做到無線寬頻普及化及大數據充分利用。

林院長進一步表示,一個國家的進步,主要來自人才,台灣目前是全世界人才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政府經過數個月的努力及溝通,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希望法案早日通過,讓外籍人才與國內人才切磋交流,帶動台灣產業發展。

有關我國人才培養,林院長表示,已責成教育部規劃產學研合一的方案,即研究機構所提計畫須具有商業價值,並能與企業界合作。技職院校要培養優秀可用的人才,並與業界合作;另外,師資與產業結合也是努力的目標。

有關稅制改革問題,林院長表示政府正在規劃,希望解決包括外國人與本國人繳稅差異等問題,以更合理公平的稅賦制度吸引高階人才來台。

關於勞工問題,林院長表示,良好的經濟發展應伴隨著優良的勞工條件及生活品質。週休二日政策面對許多批評,主因是過去未嚴格執法,現在嚴格執法後問題逐一浮現。相關問題要合理改善,首先應做到勞工工時不要增加,並有適當休息,在既定工時不變的情況下,能做到彈性化,因為彈性是勞資雙方互惠的最好基礎。

林院長總結時強調,要將危機化為轉機,不是政府或企業單方面能夠解決,必須靠大家共同努力,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希望一起努力,看到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新階段。

 

公告時間:2017-04-21
文章來源: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2.aspx?n=F8BAEBE9491FC830&sms=99606AC2FCD53A3A&s=F76E8DFB916030F8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