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區職場體驗,大學生推廣在地生態人文

  • A
  • A+
  • A++
2019-07-17

暑期社區職場體驗,大學生推廣在地生態人文

(學生一同討論風箏製作,並將用人單位生態保育理念納入構想概念中。圖由 教育部 提供)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辦理「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至今邁入第14年,已成為大專以上在學青年將專長結合職場體驗的好選擇。今年600名大專院校在學青年透過參與計畫,由全臺非營利組織提供多元且具學習性的暑期職缺,於7月1日正式進入從事社區產業、社會公益的單位體驗1.5個月的職場生活,並由教育部青年署補助薪資共3萬4,955元。青年藉此機會深入認識各地風俗民情,投身社會福利與公益服務,豐富人生經歷,也協助非營利組織發展。

 

去(107)年暑假,來自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的張采芳及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的張哲誠同學到「花蓮環頸雉的家永續發展協會」進行職場體驗,以生態保育、體驗遊程、風箏技藝、文化傳承4大主軸,於體驗期間協助用人單位推廣與帶領環境教育理念相關活動,並且將體驗遊程及夏令營進行改良,製作水域生態九宮格探索遊戲、賞鳥賓果互動遊戲、園區尋寶定向運動、種子DIY等活動,藉以提高孩童參與意願,加深認識在地生態。

 

另用人單位近幾年在當地辦理培育風箏人才的風箏學堂,傳授風箏知識與製作教學等,二位同學除協助構想課程內容外,亦將生態保育概念納入,製作出6款在地物種造型的風箏,讓參與民眾更加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
 

二位同學分享,從一開始的生疏,到後來共同找尋解決方法,於帶領不同客群參與體驗遊程及營隊活動中思考如何增進參與者的互動,進而調整營隊流程及體驗活動,開發互動遊戲,有效優化營隊及活動體驗成效、提升品質,是一種不同以往的成長。透過與不同群眾的接觸及交談,除了增進自身表達溝通能力,並運用訪談部落頭目、長者,為口述歷史留下影音檔的保存。另外藉由用人單位的帶領與指導,不只認識在地,感受濃厚人情味,同時學習到生態保育知識。

 

就讀美術學系的張采芳同學表示,透過指導參與風箏學堂的民眾進行風箏彩繪,讓自己重新了解繪畫的意義,並找到繪畫的初衷及方向。而張哲誠同學今年則再次選擇至用人單位職場體驗,延續去年的服務工作及感動,創造全新的體驗故事。

 

「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深獲參與的青年及非營利組織好評,除讓青年學習社會責任意涵,也為用人單位注入創新與活力,帶來貢獻之餘,亦獲得滿滿的感動與成長。今年600名青年已開始進行體驗,教育部青年署也特別於體驗期間安排職前講習、關懷訪視、成果競賽等活動,其中成果競賽將於8月22日至30日分別在臺南、高雄、花蓮、臺北、臺中等地辦理7場次,並在教育部青年署相關粉絲專頁進行現場直播及網路票選活動,請大家持續關注訊息,一同觀看青年們的體驗成果及故事,也為喜愛的團隊投下支持的一票。

 

另外本計畫大約在每年5月份公告職缺,今年錯過的同學可以密切留意「RICH職場體驗網」(https://rich.yda.gov.tw )的訊息喔!

 

 

暑期社區職場體驗,大學生推廣在地生態人文 | 文章內置圖片

(2位學生一同進行耆老訪談及記錄,為口述歷史進行保存。圖由 教育部 提供)

 

 

公告時間:2019/07/17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E46924DB8EDBDFB

 

 

資訊來源:教育部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