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車軟體在臺水土不服:行動支付配套弱

  • A
  • A+
  • A++
2016-04-10

文‧劉凡凡

叫車軟體在臺水土不服:行動支付配套弱

(圖/取自網路)

 

打車軟體Uber(優步)進軍高雄,並推出搭車只要1元新臺幣的限時優惠,大力度攬客引發熱議。高雄計程車業者強烈反彈,批Uber是「罰款也不怕的囂張野雞車」,要求取締。不僅業者抵觸,就連政府部門也不待見。就在日前,已進臺灣近三年的Uber仍被法院判定為非法。

 

中國大陸民眾已習以為常的打車軟體,在臺灣卻水土不服,難以發展。記者調查瞭解到,這主要是因為臺灣計程車服務業市場飽和,另外,與民眾常年出行習慣、行動支付配套未跟上也有一定關係。

 

Uber入臺近三年,卻始終被認不合法
一方面是Uber的大規模拓展,另一方面卻是交通部認定Uber違反汽車運輸業,雙方打起官司。Uber入臺已近三年,而交通部認定Uber在臺登記的臺灣宇博公司違法,裁罰臺灣宇博公司及司機累積近5,000萬元台幣,上百名司機被吊扣牌照兩個月;Uber不服提出行政訴訟,法院上月判決交通部勝訴,認定Uber確有違法事實,但可上訴。

 

Uber對此回應,將依循臺灣社會的需求和共識與相關單位討論,但仍然會全力支持受影響的駕駛員。交通部門則指出,該判決具指標意義,除將繼續取締,也研議要修改裁罰基準,對連續六個月內被取締兩次的駕駛員,予以吊銷牌照處分,以達警示效果。

 

臺灣攔車方便,叫車軟體推廣難
像Uber這樣的叫車軟體在臺灣無法像在中國大陸市場一樣火爆,其實也和臺灣「攔車很容易」分不開。「有人打趣在中國大陸打車是五個人招手一輛車停下,而臺灣是一個人招手五輛車停下,這未免有點誇張了,但卻很好地反映出臺灣計程車數量眾多的情況。」黃威宇說,「在臺北的街頭不僅很好打車,即招即停;而且可以打電話叫計程車來接」。

 

記者瞭解到,在臺灣,乘客可以提前通過電話或者網路預約計程車,車隊根據需求,利用全球衛星定位推送給位置合適的計程車司機,這種需求更多地集中在遠途旅行的包車服務上,不會多收費用,目前2公里以內的起步價約70臺幣,也就是十幾塊人民幣。

 

不僅如此,臺北的計程車服務周到,上車後乘客可以詢問去哪裡玩、哪裡有當地特色、哪裡吃得到正宗小吃都不在話下,甚至麻煩司機幫忙寄個明信片,他們都十分樂意效勞。攔車方便加上服務好,叫車軟體就顯得有些雞肋。

 

叫車軟體在臺水土不服:行動支付配套弱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傳統臺商用得少,仍擔心不合法隱憂

「Uber進高雄被強烈反彈是很好理解的。」在廈臺商劉清猛說,臺灣的計程車靠車行租賃,大多都是老司機,「時間不自由,賺得也不多,少有年輕人做這行」。 他說,Uber入臺後,倒有不少年輕司機加盟,「有單就接,沒有就休息,比較自由」。

 

1993年就從澎湖到中國大陸的劉清猛表示,雖然自己較少使用叫車軟體,但瞭解到年輕人使用得多,傳統的臺商還是用得少。在他看來,這次Uber入高雄被抗議,其實也是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的衝突。

 

「如果服務好、價格實惠的Uber能刺激臺灣的計程車提升服務,對消費者來說就是更多選擇;但不能合法化始終是個問題。」劉清猛說,Uber都是私家車,不像計程車上有司機姓名,始終讓他擔心治安隱憂,「像我女兒在臺灣出門,我還是希望她用計程車來的放心」。

 

在中國大陸使用方便,臺青成滴滴VIP

和劉清猛相反,29歲的臺青黃威宇說,他住在臥龍曉城,咖啡店開在湖裡大道,每天至少用兩次叫車軟體,每個月花費在叫車的費用高達2,000元,已是滴滴打車的VIP會員。「來中國大陸看到朋友在用,嘗試後發現很方便。」他說,廈門出行尤其是高峰期難打車,且服務普遍一般 。但叫車軟體的選擇多,滴滴、神州、一號專車等平台也常促銷送券,方便又合算。

 

臺青羅鼎鈞則表示,在臺北時騎機車或搭乘捷運較多,「Uber開進沒有捷運的臺南,讓當地民眾出行方便選擇。合法化是大問題,對民眾來說,安全又方便才是最重要的」。

 

攻占臺灣市場 行動支付需跟上
「如果這些專車平台將來都發展到臺北,我是很願意使用的。」在黃威宇看來,專車平台開進臺灣,除了急需合法化,讓更多消費者放心,也需要臺灣移動支付的發展配合。「在中國大陸都是支付寶或微信付款,如果在臺灣還要刷信用卡就顯得很麻煩」。

 

對此,記者瞭解到,中國大陸Uber和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日前聯合宣布,在全球移動出行支付領域達成重要合作,Uber App將開通支付寶跨境支付功能,2016年春節前首批開通的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未來一年還將聯合支付寶在更多境外城市開通人民幣支付,使陸客在境外用車也可以通過支付寶用人民幣線上支付車費。

 

文章來源:兩岸商情  2016.03  NO.54

叫車軟體在臺水土不服:行動支付配套弱 | 文章內置圖片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