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必須避開的三個風險大坑!

2014-12-18
  • A
  • A+
  • A++

創業者必須避開的三個風險大坑!

(圖/取自網路)

 

創業不是你想創就能創的,很多時候看起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可是你最後才會發現東風永遠都吹不到。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一開始就選擇錯誤的領域,那麼最後有極大的可能性只能接受無奈的敗局。對於國內的創業者來說,有些領域是最好不要碰的。

 

 

 

互聯網電視服務

 

工信部、廣電總局、通訊三巨頭,互聯網電視市場上,有太多的利益和規則束縛,人人都明白互聯網電視將來會是一塊有著廣闊前景的行業,可是一直到現在也只有以CNTV、百事通、華數等為代表的七家平臺擁有牌照,而其他人則註定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當年的「盛大盒子」和現在「小米盒子」的境況已經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

 

 

對創業者來說,這塊市場的技術門檻已經在Apple TV的示範作用下降低到一個相對低的地步,各種移動智慧設備的普及和智慧家庭的概念也逐步被人們接受,可以說這塊市場正不斷成熟起來,可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問題,它同時有著嚴格准入制度,並受到極其嚴格的監管。

 

 

在開放競爭的市場上,創業者或許還能鬥智鬥勇,或許還有成功的可能性和希望,可是在由宏觀政策主導的領域中,有太多市場以外的因素的作用和影響,創業者永遠不要抱有僥倖心理,永遠不要耍小聰明,永遠不要把自己估計得過於強大,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社交類產品

 

無所不能的QQ及逐漸成氣候的微信、氣勢洶洶的新浪微博,更不用說雖然已經逐漸沒落卻仍有億級用戶的人人網等平臺。普通青年是超過7億的QQ用戶,文藝青年是6000多萬的豆瓣用戶,百度貼吧、微博等分搶到其他用戶,這些公司已經乾淨俐落地瓜分掉了擁有五億線民的中國互聯網市場。

 

 

在它們的重壓和罅隙中,創業者的社交產品還有前途和希望嗎?

 

 

發現和把握新的使用者需求當然也是社交產品能夠成功的關鍵,可問題是用戶喜歡並不一定意味著就能賺錢,如果不賺錢,有任何贏得投資者的青睞呢?

 

 

唱吧、啪啪無一不是有資源有背景在推出後短期內就獲得大量關注的社交產品,可是它們如何賺錢呢?在國內,沒有成熟商業模式的社交產品如何在如今不斷降溫的投資環境中存活下去呢?

 

 

 

雲服務

 

Dropbox的估值超過75億美元,Box的估值超過12億美元,包括Google、Amazon和微軟在內的巨頭都在雲服務上加大經歷和投入,雲服務的未來看上去真是好極了。

 

 

在國內,雲服務是真正的「雲服務」,因為它永遠都只是停留在「服務協定」和宣傳中的美好說辭而已,永遠漂浮在不切實際的雲端,不僅沒有落地生根,更無法獲得實際的收益。

 

 

這是一項需要巨大投入的事業,伺服器、寬頻、技術保障和支持等就像一座大山一般,即使雨林木風曾經獲得超過1億人民幣的投資,但最後115網盤還是不得不黯然落幕,細數國內市場上如今存在著的雲服務,要麼是百度、網易大公司的產品,要麼有來自盛大的支援。

 

 

同樣,法律政策方面的限制也足以成為影響雲服務前景的關鍵因素。

 

 

無論是互聯網電視服務,還是社交、雲服務,這些都只是創業者禁忌項目的冰山一角而已,除了資金、技術等司空見慣的困難之外,那些政策方面有著嚴格限制的領域,那些商業模式尚不明朗的行業,那些被巨頭操控壟斷、競爭壓力空前巨大的市場,都是創業者應該謹慎考慮的,不要因為遠望的光明前景,而忽視了腳下現實的坎坷歧途。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