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qlo擴展:人才是最大問題

  • A
  • A+
  • A++
2015-02-12

Uniqlo擴展:人才是最大問題

(圖/取自網路)

 

在2014年的「雙11」天貓購物狂歡節上,優衣庫以2.6億元的銷售額排名全類目中服飾企業第一。這標誌著作為中國快時尚的領軍品牌,優衣庫線上上市場的勝利;而線上下,優衣庫在中國的擴張腳步正在不斷加速。

 

截至2014財年結束(2014年8月31日)時,優衣庫在整個大中華區的店鋪數量達到374家。優衣庫大中華區CEO潘寧曾經透露,優衣庫將以每年80~100家的發展速度在中國開店。根據2013年的資料,優衣庫在中國開設了82家實體店,超過同類快時尚品牌H&M的62家、Gap的28家和Zara的18家。

 

如此快速的擴張步伐,人才的招聘和培養是否能跟得上?這從優衣庫面向大學生招聘的一個資料可見一斑。每年應聘優衣庫的畢業生超過10萬人,但是優衣庫實際空缺的職位只有500~600個,2013年的實際新增員工為587名,1/200的競爭率成為了優衣庫招聘的一個標誌性數位,也為招聘增加了難度。

 

人才的瓶頸成為擴張中的最大難題。2008年,優衣庫在中國發展到十幾家店鋪,然而國內風頭正勁的運動零售品牌已經發展到成百上千家店鋪的規模。當時在各大高校進行企業宣講時,潘寧經常會面對偌大的會議室只有幾十名學生的尷尬局面,當他講述優衣庫未來「中國第一,世界第一」的構想時,他也曾經遇到過學生懷疑的眼光。「那麼令人沮喪的場景我們都堅持過來了,最終我們證明了所走的道路是正確的,夢想是可以實現的。」他回憶道。

 

在優衣庫的招聘機制中,應聘者通過網上應聘、考試測驗後會進入店長面試,之後需要經過區經理、人事總監、副總經理等環節。「這500多人中有一部分是我拍板通過面試的。」他說。

 

高效、專業的招聘和培養機制與每年超過80家的開店速度完美銜接。「外界評價優衣庫是零售行業的‘黃埔軍校’,我們培養人才的速度和素質都是廣泛受到行業認可的。」潘寧說道。

 

每年80家店鋪的純增數量,背後依靠的是優衣庫從五年前開始構建的經濟資料調查系統。潘寧稱,從中國的省會城市到二三線城市的全面調研,資料涉及GDP、可支配收入、城市未來發展規劃以及主要商圈,都在五年內累積完成。

 

「這些資料將在這一兩年內開花結果。」潘寧透露說,優衣庫在北上廣深的城市店鋪超過了100家,如今繼續向三四線城市延伸,更需要在資料認證之後才能有效地進行佈局。

 

2013年,優衣庫將全球最大旗艦店落戶上海,外界戲稱為「優衣庫宇宙旗艦店」,這也正是優衣庫押注中國市場的標誌。在潘寧看來,這個城市賦予優衣庫品牌更多的是品牌存在感。「上海過去是中國品牌的象徵地,未來將與香港一樣,成為世界瞭解中國的視窗。」他說。

 

「隨著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我們要加快腳步,這也是為了趕上消費者的成長速度,這代表著我們未來的成長空間。」他說,「雙11」的銷售額就是有力的佐證,中國市場一天創造了571億元的銷售業績,令發達國家重視如何跟上中國時代變遷的潮流。

 

優衣庫在順應移動端潮流的快時尚品牌中反應很快,在2.6億元的「雙11」銷售資料中已經初現成果,約一半的訂單來自于智慧手機移動端。在最近推出的優衣庫「碼」上掃功能中,使用者通過手機掃描優衣庫店鋪或戶外廣告中出現的產品二維碼,就可以看到該款產品的詳細介紹,包括產品材質、價格、款式等。如果顧客在店內看中的商品沒有合適的號碼和顏色,通過掃碼也可以查出最近的門店和庫存情況。

 

優衣庫產品的功能特性一直被津津樂道,背後都有來自於東麗研發團隊作為支持。在產品之外,優衣庫力求將服務做到極致,這可以追溯到優衣庫來自于日本的基因。日本服務意識令優衣庫在中國的優勢凸顯。潘寧稱:「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去日本消費。一位中國人平均去日本消費金額為5萬多日元,而韓國及亞洲等國家的人均消費是1萬多日元。中國人的消費觀是很聰明的,他們花錢希望買到更超值的商品。而日本的消費者是最苛刻和挑剔的,企業經過日本消費者的‘洗禮’,就更可能走向世界。」

 

目前,優衣庫在中國開設的全部是直營店,減少代理商、經銷商等中間環節,讓優衣庫敏銳地捕捉到市場的時刻反應。當門店有滯銷品時,店長可以向總部要求申請變更價格,下午就能收到回饋,第二天就以變更後的數字銷售。

 

在團隊合作中,潘寧要求在優衣庫內部打造出一個開放的氛圍。這使團隊可以隨時獲取大量的情報、高效直接地完成任務,不會走很多彎路。潘寧介紹說,優衣庫在人事架構設計也力求簡潔,從總經理、經理、主管到店員,每個人分擔的業務很明確,不存在層層上報等繁冗的流程。「這一點上我們與中國公司更相近,如果沒有總公司大的策略也不會培養出這樣的團隊,所以說迅銷從總公司上來說跟傳統日企有些不一樣。」

 

近期潘寧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負責日本及韓國地區以外的亞洲市場,這也源於他近兩年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泰國等市場考察之後的經驗積累。他對柳井正一直心存感激:「這家企業非常鼓勵員工挑戰,老闆也是喜歡挑戰的人。他有更多的決策能力和尋求改變的強烈欲望,不斷探尋別人沒有想到的點。保持新鮮感,也讓我們在不斷挖掘自身潛能的同時,完成自身職業的轉變。」他說。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