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鮮的玩具 智慧型手錶的限制

  • A
  • A+
  • A++
2015-02-12

嘗鮮的玩具 智慧型手錶的限制

(圖/取自網路)

 

四月份,蘋果手錶將上市銷售,全球的智慧手錶和手環市場,將會迎來一場「地震」。現有的「安卓系」穿戴設備市場是一個怎樣的狀況?根據專業機構的最新報告,去年,全世界廠商一共交付了72萬隻基於安卓系統的穿戴設備。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資料來看,2014年每個季度智慧手錶銷售增長都在上一年同期的200%以上,其中三星和Pebble在美國市場擁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即便如此,智慧手錶相比智慧手機、平板等設備的發展軌跡來說,依然不夠搶眼。

 

為什麼消費者始終沒有將智慧手錶作為一種主流數碼設備來看待呢?

 

 

不獨立、不時尚

 

智慧手錶目前主要的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它們過於依賴智慧手機,雖然提供了一種「助手式」的體驗,但對於很多用戶來說,這是一種更複雜、更分散的使用體驗。舉個例子,比如你想使用智慧手錶的計步功能監測運動,但仍需要攜帶手機才能讓手錶正常工作,這顯然有些畫蛇添足。

 

另一個阻力是智慧手錶的設計。即便是Moto 360、LG G Watch等採用了圓形螢幕的機型,相比普通手錶依然有些極客、另類,更不用說大部分方形表身的產品了。限制智慧手錶外觀的因素很多,包括螢幕、處理器、電池等元件,而在這些底層元件沒有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要想實現更棒的設計顯然是十分困難的。

 

 

電池壽命和功能難兩全

 

目前智慧手錶的主要形態為兩種,一種是類似Android Wear、蘋果手錶這樣集成先進功能的產品,另一種則是Pebble、Withings等所謂的「極簡」風格產品。前者的優勢在於搭載智慧系統、功能強大、可擴展性強,但電池壽命基本上僅有一天;後者則擁有4、5天的電池壽命,但往往不具備彩色螢幕(甚至沒有螢幕)、語音助手等先進功能。顯然,使用者想要最好的產品,而不論選擇哪一種形式的智慧手錶,都需要妥協。

 

 

更多樣化的可穿戴設備出現

可穿戴設備並不僅僅局限在智慧手錶的形式,甚至智慧手錶可能並不是一種最優的產品形式,而是一種過渡產品。事實上,很多廠商也開始將精力放在新的產品領域,基於感測器的設備顯然並不僅僅局限在手腕上,還可以是服裝、飾品等等。

 

 

智慧手錶與手機不同,它們並非是必備工具,這可能是無法改變的。目前,廠商們都在不斷嘗試,比如三星推出了集成資料功能的Gear S,蘋果的Apple Watch則開始向時尚商品靠攏。顯然,廠商們仍需要更多時間來找出智慧手錶的價值所在、並推銷給消費者。在智慧手錶真正進入成熟期之前,它們更像是嘗鮮的玩具、而非真正的工具。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