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成癮? 一知半解的常識恐傷身

  • A
  • A+
  • A++
2016-01-15

類固醇成癮? 一知半解的常識恐傷身

(圖/取自網路)

 

天離不開藥膏,竟是外用類固醇成癮!一名30多歲女性上班族,一年多來臉部皮膚時常感到刺痛、灼熱,剛開始是斷斷續續出現症狀,近來症狀加劇,無法專心工作也睡不好,停藥數天燒灼刺痛感更是倍增,就醫才發現是「皮膚類固醇戒斷症候群」惹的禍。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徐嘉琪指出,外用類固醇藥膏常用來治療發炎性的皮膚病,醫師會根據症狀、部位來調整藥膏的強度和劑型。但國人往往會自己到藥房買藥膏或把以前用剩的藥物拿來擦;或者有些慢性皮膚病反覆發作,病人求診一、兩次後,乾脆自行到門診要求拿相同的藥或到藥房買藥。而皮膚類固醇戒斷症候群是一種外用類固醇成癮症,通常發生在臉部或會陰部皮膚,女性約占8成,主因是長時間天天塗抹中強效外用類固醇藥膏造成皮膚發炎,當停藥時症狀反彈,會感覺症狀更嚴重,甚至有病患藥膏擦到成了「紅臉症候群」,嚴重血管擴張,如果再搔抓,容易感染細菌或黴菌,就形成蜂窩性組織炎。

 

類固醇成癮? 一知半解的常識恐傷身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皮膚科醫學會理事楊志勛指出,類固醇藥膏依藥效分為七級,美國藥局只販售最弱效的第七級,但台灣藥局幾乎各級都買得到。他強調,外用類固醇需依疾病種類、使用部位以及藥效強度選擇最適當的藥品,建議中、強效類固醇藥膏應管制。

 

徐嘉琪說,門診觀察,至少有一成類固醇藥膏使用者有戒斷症狀,大多發生於臉部或會陰部,出現皮膚萎縮、微血管擴張、局部多毛症、毛囊炎等副作用,且有明顯刺痛及灼熱感。他建議民眾,若有急性皮膚病,或即便是老病號,常有皮膚問題,一旦有新的皮膚病還是要看診由醫師開藥,若連續擦藥兩週仍未全好,建議再回診,切勿自行任意使用藥物。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